發布 | 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東莞)需求公告
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東莞松山湖)關于發布技術需求、征集解決方案的公告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根據《科技部關于舉辦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的通知》(國科發火〔2022〕146號)的有關部署,2022年科技部火炬中心會同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共同主辦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東莞松山湖)。挑戰賽以解決技術需求為目標,面向社會公開“懸賞”解決方案,通過“挑戰”“比拼”的方式,擇優確定解決方案。
經公開征集、遴選,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東莞松山湖)正式公開發布165技術需求?,F面向全國公告,尋求挑戰者?,F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需求清單
序號 |
需求名稱 |
1 |
機床熱誤差補償技術 |
2 |
磁過濾類金剛石涂層的開發 |
3 |
涂布模頭用耐磨涂層的開發和升級應用 |
4 |
硬質合金刀具用納米耐磨涂層的開發 |
5 |
微異型帶表面復合金 |
6 |
化工核心配方 |
7 |
具體成分分析測試所需大型測試設備 |
8 |
多角度裁切設備研發 |
9 |
提升產品中碳含量 |
10 |
注塑機用機械手集成化智能制造技術 |
11 |
視覺檢測算法技術 |
12 |
新型行業檢測設備信息 |
13 |
pvc等高分子材料的應用及改性技術 |
14 |
全紙膠袋 |
15 |
充電線纜工藝 |
16 |
漏電保護插頭電流穩定 |
17 |
轉尾搖擺測試 |
18 |
揚聲器鼓紙懸邊穩定性。 |
19 |
揚聲器自動化生產設備 |
20 |
與專業院所合作,將成果落地轉化。 |
21 |
石墨烯傳感器的微加工 |
22 |
IPG激光器切割極片 |
23 |
切割極片粉塵管控及粉塵清潔的機構研究 |
24 |
極片運行穩定技術 |
25 |
極片切割位置穩定技術 |
26 |
球場跑道材料生產中原材料的替換 |
27 |
無線低延時(小于4ms)數字音頻傳輸系統 |
28 |
多并多串電池一致性提升技術 |
29 |
低溫-40℃大電流應急啟動技術 |
30 |
電池管理系統BMS主動均衡技術 |
31 |
電池電量計設計 |
32 |
高透射率低眩光LED光學透鏡 |
33 |
機器人一體化智能柔性關節 |
34 |
開發專用印刷非標自動化生產設備 |
35 |
全豆工藝技術 |
36 |
鋁鎂合金新材料及其表面處理技術的研發 |
37 |
各向異性導熱材料測試設備與技術指導。 |
38 |
電磁屏蔽材料測試技術 |
39 |
提高家用真空包裝機泡棉類密封圈壽命 |
40 |
技術改造及技術配套 |
41 |
新型集成電路封裝產品的塑封模具及切筋成型設備 |
42 |
高性能半固化片及覆銅板的制備 |
43 |
一種環保鉑金三維鐳射工藝 |
44 |
一種印刷仿刺繡工藝 |
45 |
一種環保3D立體直印工藝 |
46 |
FC-BGA封裝基板關鍵技術研究 |
47 |
多軸伺服控制軟件開發 |
48 |
空浮軸承、磁浮軸承 |
49 |
新材料在智能應急救援裝備的應用 |
50 |
可降解包裝材料用水性油墨 |
51 |
無溶劑雙組份聚氨酯膠的研發(用于薄膜復合) |
52 |
耐溶劑聚氨酯彈性體的研發 |
53 |
如何在同一臺檢測設備中,同時滿足高精度檢測與高速檢測兩個需求 |
54 |
網絡應用安全評估 |
55 |
電力行業接入平臺一致性評估 |
56 |
3D呈現融合 |
57 |
半導體晶圓外觀檢測 |
58 |
3D可視化及數字孿生建模相關需求 |
59 |
石墨基碳化硅制品開發 |
60 |
環保高精度紙上3D直接印刷關鍵技術 |
61 |
電池材料回收系統及提升物料自動化處理行業的智能化水平 |
62 |
與脂肪酸助劑相關的新材料技術 |
63 |
包裝品新型環保油墨干燥固化技術的研發 |
64 |
新型膠印冰點油墨技術及其制備方法的研發 |
65 |
感應加熱設備的節能改造 |
66 |
壓電陶瓷材料及其智能化元器件 |
67 |
超聲波傳導技術廢紙再造瓦楞紙 |
68 |
新型電子元器件研發 |
69 |
高性能高安全性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關鍵技術 |
70 |
后期面料整理劑的研發 |
71 |
新材料研發 |
72 |
氟氟板式換熱器效率提升 |
73 |
自動化生產 |
74 |
新材料應用 |
75 |
水性膠黏劑粘度不穩定難題攻關 |
76 |
節能建筑施工工藝 |
77 |
PA66無鹵阻燃改性材產與基于拉伸流變的PA再生料高附加值利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
78 |
電源變壓器相關數據自動測試系統 |
79 |
解決裝飾性玻璃燈泡,不用充氣解決溫差導致玻璃冷凝的行業難題 |
80 |
智能視覺在線檢測; |
81 |
小型化高頻率陶瓷電感繞線技術 |
82 |
多軸繞線設備技術; |
83 |
大功率的低損耗電路 |
84 |
高能效、綠色環保領域電子電路電路 |
85 |
充電樁電源技術 |
86 |
汽車電子電源 |
87 |
自動化智能制造技術指引及具體可實施方案 |
88 |
氣態污染物低成本高效長效去除的材料及方法 |
89 |
數據庫優化,負載均衡 |
90 |
筆記本散熱技術應用研究 |
91 |
筆記本散熱技術應用研究 |
92 |
人才輸送以及項目技術交流 |
93 |
需求機器代替人手作業,更高效和更優品質生產。 |
94 |
遞變器,BMS |
95 |
面向智能電視的人工智能算法的開發與應用 |
96 |
半導體封裝材料研發 |
97 |
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的物體快速識別與定位技術 |
98 |
焊點自動打磨方面技術 |
99 |
工藝及環境 |
100 |
海洋工程特種儲能電源自主化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研制 |
101 |
高強度纖維在介入醫療器械的應用 |
102 |
高強度球囊材料設計及應用 |
103 |
多層管擠出方向 |
104 |
抗血栓、抗凝涂層方向 |
105 |
5G基板用低損耗介質陶瓷的性能研究-低損耗介質陶瓷晶體結構的影響因素分析 |
106 |
5G基板用低損耗介質陶瓷的性能研究-低損耗介質陶瓷的電磁性能調控 |
107 |
渝盛效應壓阻膜一致性的提高, 壓阻膜的隧穿效應問題的解決方案 |
108 |
水蓄冷罐效率提升,布水器精細分流,斜溫平衡控制,相變材料研發 |
109 |
光纖探針增強型便攜式拉曼光譜在藥物成分分析中的應用與產業化 |
110 |
面向6G通信的高撓曲性材料開發與應用 |
111 |
大功率充電樁用高導熱長壽命材料開發與應用 |
112 |
微米級別渦旋無油氣泵開發技術 |
113 |
醫用呼吸機研發需求 |
114 |
低成本系統降低摩擦技術 |
115 |
氣缸內壁潤滑處理技術 |
116 |
零件防銹技術需求 |
117 |
減速器技術研發 |
118 |
全浸液內浮盤 |
119 |
非紊態防爆轟阻火器 |
120 |
廢氣吸收的選型困難 |
121 |
末端檢測的技術 |
122 |
溫度監測的智能傳感器 |
123 |
國產替代油脂過濾器 |
124 |
建筑垃圾變廢為寶技術 |
125 |
納米材料水性石墨烯優化 |
126 |
水性建筑模板脫模涂層 |
127 |
高性能膜材料優化 |
128 |
電熱片、鐵鉻鋁材料及SCCE膠材料處理需求 |
129 |
插針焊錫導入及鉚壓0.8mm端子自動化工序 |
130 |
智慧城市系統實現設備應用 |
131 |
運動穿戴設備的生產工藝優化 |
132 |
結合大數據采集和分析,優化生產和物流工藝 |
133 |
智能機械控制器優化 |
134 |
AI技術和區塊鏈技術在智慧城市的應用 |
135 |
自動化檢測及視覺算法優化 |
136 |
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工藝優化 |
137 |
安防產品與物聯網技術結合的相關研究 |
138 |
無線體溫監測系統消除電磁干擾(EMI)技術研究 |
139 |
協助開發一套用于圓柱鋰電池工廠生產的MES系統 |
140 |
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開發一款自動識別布料表面破損的視覺系統 |
141 |
聯合開發一款適用于SMD貼片工藝的高速全自動焊線機 |
142 |
開發一款能夠通過壓力信號自動控制電機轉速的異步電機控制器 |
143 |
一款用于自動鐳雕機3D檢測的視覺系統 |
144 |
聯合開發一款用于3C產品測量的通用工業智能相機 |
145 |
協助開發一款面向手機終端的可視化交互協同式三維圖形軟件 |
146 |
智能點膠設備的路徑算法及點膠精度控制技術的研究與優化 |
147 |
CAE仿真技術與智能家電產品融合 |
148 |
低功耗SPI接口WiFi模塊產品開發 |
149 |
高顏值掃地機器人開發 |
150 |
針對軟包鋰電池生產的i-factory軟件系統的相關技術研究及算法優化 |
151 |
智能家居跨品牌互聯互通平臺技術 |
152 |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智能家居深度學習技術 |
153 |
智能控制系統二次開發對接技術 |
154 |
自主開發系統的難題 |
155 |
開發一款環保無鉻而且操作簡單、具有廣譜性的鈍化工藝 |
156 |
新型鋰電池技術開發 |
157 |
護理床排泄洗護裝置移位的矯正 |
158 |
自動預判便意的護理床排泄感應裝置 |
159 |
兼顧舒適、快速響應、低損耗的護理床便孔遮擋結構 |
160 |
無干預的護理床用排泄物化驗檢測和數據分析系統 |
161 |
制冷系統中的R23替代制冷劑 |
162 |
制冷驅動系統和整機控制系統 |
163 |
環境模擬試驗箱內膽材料 |
164 |
環境模擬試驗箱內膽一體成型工藝 |
165 |
環境模擬試驗箱門鉤鎖系統 |
注:以上項目詳情請查看附件。
二、挑戰報名
(一)挑戰資格。凡遵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挑戰賽規則,具有一定研發能力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企業、自然人均可報名挑戰。
(二)報名方式。請將《參賽聲明》、《挑戰報名表》發送至郵箱85011136@qq.com(郵件標題格式:東莞賽區+單位名稱+團隊負責人姓名),報名受理時間為截至2022年11月22日,逾期不再受理,無需快遞紙質材料。
(三)可選擇多個項目,每個項目需準備一份報名材料。
三、賽事組織
(一)賽事時間:
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東莞松山湖)現場賽:擬定于2022年11月30日舉辦。地點:廣東省東莞市。
(二)賽事形式:
現場分為“現場挑戰”和“現場對接”兩個區域。
1.路演比拼:根據創新挑戰賽有關指標要求組織專家評選出3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行業核心技術需求及每個需求對應的3個優秀解決方案參與現場挑戰。最后經專家委員會和需求企業根據現場挑戰團隊的項目答辯和解決方案情況評選出獲獎名單,每項技術難題為挑戰者設立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和1個三等獎,一等獎獎勵人民幣6萬元,二等獎獎勵人民幣4萬元,三等獎獎勵人民幣2萬元。
2.自由對接:參加現場自由對接的技術難題主要以企業需求方和技術挑戰方面對面交流的形式進行,現場促成供需雙方達成技術合作意向,對競爭獲勝的解決方案并簽訂合作協議者獎勵人民幣5000元。
3.如因疫情原因無法赴東莞現場的,組委會可安排視頻連線形式遠程參加活動。
4.差旅保障:參加現場賽的挑戰團隊的交通及食宿由主辦方統一安排,具體以組委會公布為準。
四、報名咨詢
中國創新挑戰賽服務機構:國家科技成果網
吳海波:010-64454162 張旭:010-64438760
總機:010-64444088
國家科技成果網:m.aatulsa.com
科技部火炬中心:www.chinatorch.gov.cn
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東莞松山湖)組委會
2022年11月1日
附件下載: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東莞)賽事公告(國科網).zip